AR Buy+ VR Buy+ 以后模型谁来做啊!

原创 观点/职场 版权:禁止匿名转载;禁止商业使用;禁止个人使用

3523 0 1 2017-08-30 11:01:09 举报

保利威视

浙江 杭州

VR/AR产业近年来虽然火的不行,但是该产业的风投可能不及想象中那么火爆。感觉大家都还是持观望态度。

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体验过

看起来很牛x的购物体验啊

0.gif


GM Lab 去年推出的的VR Buy+让购物变得不再平面,而今年 VR Buy+ 升级为 AR Buy+,在立体的现实世界上增强一个平行世界!

像 AR 这样的新兴技术应用于新零售是大势所趋。AR Buy+便可以提供一站式 AR 解决方案,其中 AR SDK 具有识别快速精准、跟踪流畅稳定等特点,支持百万量级图片的识别追踪,3D 物体识别跟踪,SLAM(同时定位和建图)以及 IMU 融合。其中使用的移动端 SLAM 技术能够达到 60FPS 的帧率,以及亚像素级抖动。(图为 AR buy+ 与麦昆赛车合作的 AR 赛车游戏)。。。



最近【视+AR】宣布获得近亿元A+轮融资。这家是个主要做汽车方向ar展示的。(估计就是抓住了当前消费者对感官的要求越来越高,63%的用户采购决策来源于外观。AR技术可以让汽车厂商、经销商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展示维度变得更加丰富,同时从视觉角度出发带给用户更强烈的沉浸感。)

视+AR成立于2012年,并于2015年发布了AR引擎EasyAR SDK,到2016年提出EasyAR一站式解决方案。目前视+AR有两大业务。一是AR开放平台,AR开放平台由EasyAR开发工具平台和视+AR内容平台组成,其中开发工具平台为全球超过30000名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EasyAR SDK、云服务等,并以授权费和计算费模式来盈利,内容平台则由web端AR编辑器和面向C端用户的视+APP组成;二是针对各行业的AR解决方案,包含基于自有AR内容格式的3D渲染引擎,脚本引擎,云识别等多个组件,为B端企业提供移动应用AR功能集成、内容投放、定制化等服务。



不过AR技术在行业应用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。

比如模型制作成本还是比较高,而且制作流程比较长,无法快速规模化。

二是网络瓶颈使得用户体验不够好,一个模型的内存约为几兆,在现有网络条件下载入的时间还是很难达到用户要求。

三是随着智能机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营销场景会转移至手机端。但是手机的计算和渲染能力有限,因此对AR技术的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
那么多购物车里面的商品都要做成模型

总感觉以后有一段时间模型外包会多得加班加成狗啊。


标签 ar

声明:该资源由发布人:【保利威视】上传,点击查看作者主页其他资源。

CG模型网(cgmodel.com)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,并不反映任何CG模型网(cgmodel.com)之意见及观点。

推送到

首页推荐 编辑推荐

取消 通知作者
对此作品设置了隐私保护,禁止保存至本地。